|
网格化城市管理创新:北京大学邬伦教授分享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来源:职业技能 发布时间:2025-04-07 00:26:39
![]() 产品说明
近日,北京大学邬伦教授发表了一份专家报告,深刻探讨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发展及其在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中的创新应用。该报告强调,城市管理不仅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民生要事。在信息科技快速地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概念自2002年北京大学提出“数字城管”解决方案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管理模式。2003年,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城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联合开发了全国首个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标志着我国网格化管理的起步。随着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增加,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的急剧扩张,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挑战,急需新的技术支撑。 从2003年到2011年,数字政通与北京东城区合作建立了首个网格化管理平台,并联合编制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进入到2012年之后,网格化治理逐渐被提上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网格化管理,随之全国超过600个城市建立了相关管理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市网格化治理体系。 截至2022年,网格化城市管理在技术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其推动下城管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效率分别提升了80倍和20倍。此外,相关企业如数字政通也因此蒸蒸日上,形成了百亿级的产业链,年均节约政务成本约100亿元。 然而,伴随着发展,网格化城市管理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例如,当前不一样的行业的网格管理缺乏协同,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邬伦教授提到的新一代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模式特别的重要。这一模式强调“人、机、物”的高度融合,旨在实现城市运行的综合治理,尤其是在超大特大城市中,此模式可以轻松又有效破解复杂管理所带来的难题。 华为2012实验室与北京大学的合作研发了时空耦合数字孪生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城市人、事、地、物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将不同职能具体化、空间化,构建具有多维度管理的统一网格,城市管理的各个要素得以综合调配,来提升管理的效果。 此外,通过应用这一技术,城市管理者不仅仅可以实现高性能的时空查询,还能在应急、消防、环境等多个领域中实现联动管理,相较于传统管理方式,极大的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以北京和上海等九个超大城市为基础,这种新模式已经在多地实现了示范应用。 在社会服务方面,东城区将民生诉求纳入到网格化管理体系中,通过“热线+网格”的融合机制,每年有效解决民生诉求问题超过27万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6.7%。这种主动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响应和处理群众的急需问题,体现了科技与社会服务的深度结合。 未来,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的深入,网格化城市管理将会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对城市治理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邬伦教授的研究为未来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值得各地借鉴与创新。通过不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期待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城市生活。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 |